shoes.ppt.jpg 

一連買了兩雙運動專用鞋: 慢跑鞋和雪橇鞋。

知道自己有雙難伺候的腳,挑重度使用的運動鞋時必須尤其的小心,所以連著兩個周六跑專門店挑鞋去。

前者在慢跑用品專賣店SPOD,後者是在「老露營者」(Vieux Campeur),登山用品專賣店買的。因為兩間店都標榜專業,所以挑鞋試鞋過程耗時費工,到底誰是真正專業,我不敢評斷,但是兩間店對我的腳型的評斷卻不相同,讓人困惑。

SPOD的店員憑我帶去的舊跑鞋磨損痕跡,判斷我是普通足型,不用買套有特定鞋墊的慢跑鞋(昂貴許多),問題在我之前穿的是Nike跑鞋,Nike鞋備有完全貼合足弓的鞋墊,換穿其它的鞋子我總覺得不舒適,店員解釋Nike的鞋墊比較厚容易讓人有比較舒服的錯覺,但對一個長跑者來說,施力的平均和重心的平穩才是關鍵,Nike的氣囊Air很容易耗損,但因為鞋墊柔軟所以慢跑者不容易察覺,長期下來腳踝很容易受傷。他還加上:同一等級的鞋子,Nike總比其他廠牌貴上20%,卻未必有較好的品質。問他為什麼? 他回答因為要付廣告費啊。

雖然有點擔心無法適應其他廠牌,但聽了店員說的:腳是會認鞋的,假如我繼續買Nike,以後就只能繼續買Nike。

接受他的暗示建議,最後挑了一雙舒適度中等,價格比Nike便宜25歐元的New Balance。

接著卻是噩夢的開始。

穿上新鞋子跑了兩次,隔天感到右邊膝蓋劇痛,無法彎曲,上下樓梯尤其痛苦。奇怪的是痛楚一天後就會淡去,下次跑完步後又會回來。一開始並不確定問題出在哪裡,問了慢跑的夥伴,可能原因很多,但最有可能的是我右腳出的力道比較大,這陣子慢跑時間加長,跑的路面上上下下的也比較吃力,它終於不勝負荷。同伴裡穿NB的人不少,所以沒有人懷疑是鞋子的問題。

老露營者的店員則判斷我屬於微高足弓足型,原因是試穿多雙雪橇鞋,發現我站立時鞋底並沒有百分百貼著地面,他要求我赤腳站立,研究起我的腳脛骨和腳盤對比的角度,最後認為我屬於輕微的高足弓,雖然不需要特製鞋墊,但一雙加強型的鞋墊可以改善穿鞋的舒適度。

尤其是穿上雪橇後,腳的施力度必須平均,滑起雪來才會比較省力。

他讓我一腳穿上換了加強型鞋墊的雪橇鞋,一腳則是普通的鞋墊,效果立刻看出來,加強型的那腳不用使力平整的放在地面,普通型的那腳卻需要微微施力才行。

鞋墊上標明也適用於慢跑鞋,所以結帳時我特別要求他先不要套進雪橇鞋,想試試換了加強型鞋墊的慢跑鞋。

星期天跑了70分鐘,我等著右膝蓋的痛楚復發,等到星期一,絲毫沒有疼痛感,幾乎可以確定是鞋墊的關係。

本來想回SPOD去換Nike跑鞋,但計算的結果,加上鞋墊的價錢雖然等於Nike的價錢,但鞋墊可以重複使用(據說可以跑上1萬公里),為以後的鞋子省下不少無謂的廣告費呢!註一

 

 

註一: 以一周跑兩次的慢跑規律計算,一雙慢跑鞋大約只能撐半年,那雙鞋墊卻能撐上三四年!

註二: 我的用意不是要抱怨SPOD,他們的服務和品質確實讚,只能怪我的腳型可能屬於不易察覺的「微/類」高足弓,不到非得花大錢買專用鞋但也不能穿普通鞋的龜毛型。已經預約足科醫生,到時就能確定我到底需不需要特製鞋墊。

註三: 人的足型似乎分成:扁平足/高足弓/普通足。這次經驗讓我體會:了解自己的足型和買的鞋合不合腳有直接的關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hilalib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