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fève.jpg  

 

受邀到朋友家,在廚房裡邊聊著天,邊看朋友準備餐點,她從菜籃裡翻出當地菜農準備的有機蔬菜,根據裡面配的東西決定哪些適合拿來搭配主餐。

朋友家裡蔬果來自有機商店/菜農,果醬是媽媽牌自製,就連沐浴用品和保養品都標示著有機。

最近幾年來,「有機」像小偷一樣,悄悄的進駐身邊親友的家中,買東西開始看商標,討論成分和養分成為聊不盡的共同話題。

因為吃(海鮮)素,大家自然而然以為我應該也是有機粉絲團的一員。其實我的生活哲學很隨興,所以才會從宗教素改為海鮮素然後又改為海鮮但不蛋奶的素食法。

假如我生來沒有食慾味覺,只要吃生菜就能滿足,那也是幸福,體內可能會更環保些,無奈我是個愛吃鬼,也是享樂主義頑固派。

要吃的好,首先要喜歡吃。這是我的想法。

這樣的想法本來和有機的概念沒有衝突。但是因為某個意識形態,而只能到特定的地方買特定的東西,或是只能吃他人配送到家的菜,這和我的人生哲學首先就有所違背,我甚至不喜歡煮中國菜一定要上中國超市,在台灣煮法國菜一定要用進口材料的想法。與其吃著從哥斯大黎加坐飛機來的有機鳳梨,我寧可上菜市場,隨興的吃些當季當地的水果,而不管它是不是有機。

朋友說她還是會看產地的,例如非洲來的和南歐來的東西,她會優先選擇南歐,義大利來的和西班牙來的,她也會優先選擇義大利,假如吃可以如此的理性思辨,我倒認為義大利來的東西不見得比南美送來的東西環保,畢竟都是經過層層交通送到巴黎或北邊的集中市場,然後再派送到各地。

我相信有機是有益健康的,但是終極的有機卻要付出比較多的成本去孕育,送到消費者手裡食用前,因為沒有農藥的保護受了蟲害腐爛等等,要剔除的部分又比一般農產多。每次去市場,尤其是冬天,從菜農菜商斑駁粗繭的手中接過菜,我都會有小小的感動,這些比大多數人辛苦工作奉獻食物給我們吃的人,即使物再怎麼賤再怎麼傷農,還是四季無休的為我們服務,不管他們是不是肯花心思和財力去培育有機的農產,我都感激他們的付出。

就像減肥的道理是一樣的,除非非常有毅力,否則節食禁忌連連的減肥法通常無法持久。吃這件事,除非方便和美味,否則也是無法持久的。

更何況,我總是從每周的市場裡得到季節的啟發,打開滿滿放著鮮豔顏色蔬果的冰箱,手拿鍋鏟覺得創意連連。

偶爾有無論如何想吃吃炸薯條、一整碗精製澱粉對人體卻無益的白麵白米,放縱地大口喝啤酒配花生米這樣的時刻,怎麼辦呢?就吃阿,無肉不歡的人,就大口吃肉呀,無酒不歡的人,就大口喝酒阿。不管有機無機,吃肉不吃,總是得先讓自己覺得愉快舒服,才有「吃」的樂趣,不然只要打開一包太空食物果凍,讓自己不餓就行了,不是嗎?儘管用自己的方式,毫無痛苦指數的進入第二個吃素的年頭,但從不禁止小先生最愛的生香腸和生牛肉塔塔,也是這個原因。

有機/素食和時下所有的健康觀念都一樣,為得是得到身心的平衡,單獨將膽固醇壞菌都從體內清光光,但是卻失去上餐館隨興點菜,對著鮮豔甜椒流口水,大口啃香雞排的痛快,光惦記著回鍋油、生長激素、農藥、環保這些心煩的事情,身心又怎麼能平衡?

我相信人最好是安於吃水耕生食蔬果素食者,然而我無法滿足於這樣的吃食方式,於是,突然想做蔥燒豆腐時,少的那把蔥,我一點也不介意到街角的阿拉伯小商店,買把來歷不明的法國大白蔥代替,吃到嘴裡,一樣的美味,同等的滿足。


 

 

圖說:上個周末的市場裡,攤攤堆了小山一樣的新鮮蠶豆(la fève),雖然不記得曾經吃過新鮮蠶豆,也不清楚一般怎麼煮,還是買回家來試試,果然是法國人說的貧窮人的食物(Un repas des pauvres),去殼後要丟棄的部分比能吃的多,鹽水燙過後試吃就已經有天然清甜和獨特豆香,最後和豆腐以及茴香丁炒成一盤小菜,鋪在飯上讓人食指大動地扒了兩碗飯...


DSC08438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hilalib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